Blast真L2?真相揭密
1.33K

為何Blast無法稱為真正的Layer 2
我直言不諱:在逐行審計Blast智慧合約後,我確認它與「真正L2」的差距,就像我的烤麵包機與量子電腦一樣遙不可及。以下為技術解剖實錄:
3/5多重簽章的地雷
- 代理操控:Blast使用OpenZeppelin的UUPSUpgradeable架構,意味著5位匿名簽署人中只要有3位同意,即可 overnight 更改合約邏輯。雖Optimism與Arbitrum也有類似漏洞,但至少他們團隊已公開身份。
- 橋樑形同虛設:與真正L2不同,Blast缺乏交易批次、欺诈證明與資料可用性驗證機制。它本質上只是一個自動將ETH抵押至Lido的錢包。
2億美元的逃生門
比升級漏洞更可怕的是 enableTransition()
函數:
- 可批准任何合約成為
mainnetBridge
- 唯一驗證僅需非EOA(外部擁有帳戶)——恭喜!你的ETH/DAI已無險可守!
附圖顯示其極度簡陋的驗證流程,足夠拍成一部恐怖片。
為何這件事如此重要?
撰寫本文時,Blast總鎖定價值已突破2億美元。這代表:
- 攻擊者有2億動機去竊取那5個神秘錢包
- 完全無技術屏障防範跑路風險
- 中心化程度甚至超過2017年的幣安
小提醒:若你的「L2」既不批量處理交易也不向以太坊上傳資料……那它頂多只是個步驟多一點的儲蓄帳戶。
ChainSight
喜歡:92K 訂閱:4.39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