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貨幣行銷的危機:『喊單賺錢』模式何去何從?

加密貨幣行銷的危機:『喊單賺錢』模式何去何從?

『喊單賺錢』的定時炸彈

自2019年分析區塊鏈行銷支出以來,我見證『喊單賺錢』模式從實驗性演變為生存威脅。數據會說話:

• 1.54%轉化率(Loudio第一階段) • 每月1.5萬美元獎勵池僅換來迷因級互動 • 25天內暴跌99.6%當炒作遇見現實

根本問題在於:InfoFi平台優化USDC支付,而項目需要的是產品採用與二級市場買盤。這就像雇用墨西哥樂隊來做腦部手術——喧鬧、有活力,卻完全搞錯重點。

案例分析:Loudio的警示故事

那次9800→3800的死亡螺旋並非偶然。我的Dune Analytics儀表板顯示:

  • 第一階段:973名參與者→15人轉化(1.54%)
  • 第二階段:4,102人→79人(1.93%)

對比Google Ads的4.29-6.96%基準值,就能理解為何創投質疑這些獲客成本。關鍵在於:多數『活躍用戶』同時在5個以上項目 farming獎勵。

Kaito的重啟實驗

必須肯定Kaito六月的算法更新帶來希望曙光:

  1. 重質不重量:不再獎勵低品質『何時暴漲』貼文
  2. 反女巫規則:單一貼文曝光量硬上限
  3. 忠誠度加權:長期貢獻者獲得算法偏好

初步結果?33,699個激活錢包產生手續費收入顯示部分成效。但我的CFA訓練要求持續追蹤:

  • 代幣生成後留存率
  • 獎勵投資報酬率
  • 二級市場買壓

未來之路

正如@leonabboud的精妙比喻:

「項目是樂器,行銷是擴音。」

產業需要減少音量、增加專業演奏者。三個可行轉型方向:

  1. 優先產品市場契合度:再多的喊單也無法彌補根本缺陷
  2. 激勵機制重組:獎勵深度互動而非貼文數量
  3. 創作者策展:平台應培育真正專家,而非傭兵式發文者

BlockAlchemist

喜歡52.51K 訂閱762